当前位置:首页 > 心理咨询 > 正文

柳叶刀预印本:二甲双胍或成首个预防新冠后遗症药物,风险直降42%2023-05-12 09:39:55 | 来源:实况网 | 查看: | 评论:0

近日,据多家媒体报道,广州、上海、南京、西安、杭州等多个城市的地铁虽仍建议市民在乘坐时佩戴口罩,但已不作强制要求。

此消息一出,便刷爆全网,结合时下媒体对疫情的报道越来越少以及大众对“阳”“复阳”等不再热议,不少网友不免疑惑:难道疫情要结束了?

其实,世界卫生组织(WHO)总干事谭德塞在3月17日的例行疫情新闻发布会上就曾表示,“我有信心,我们可以在今年内宣布,新冠作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式结束。”不过,谭德塞也补充称,“目前我们还没到(正式结束)那一步。”[1]

放眼国内,3月31日上午,钟南山院士在广州的一场研讨会上表示,“新冠疫情还会继续出现,但不会是全国性的,应该会是局部性的。”[2]

所以,尽管从整体而言,全球疫情形势正持续好转,大流行状态或面临终结,但新冠带给大家的巨大影响并未随之消失。其中,尤其值得大家关注的是,很多人在“阳康”后,依然饱受着诸多新冠后遗症的困扰。

当下,无论是在哪个社交平台,只要搜索“阳康后”“新冠后遗症”等关键词,出来的结果无不令人百感交集、感慨万千。

天下云集响应,无不道出一个事实——“阳康”后,很多人存在的长期持续症状,正蚕食着他们的身心健康,降低其生存质量。

全球超6500万人正饱受着“长新冠”的困扰

上述大家俗称的新冠后遗症,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“长新冠(Long COVID)”。

2021年10月,WHO发布了新冠肺炎长期后遗症的官方临床定义,即“长新冠”具体是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3个月后还有症状,至少持续2个月,且无法由其他诊断解释的症状[3]。

据报道,目前已有超过200种不同的新冠长期症状,其中常见症状包括但不限于疲劳乏力、呼吸困难、咳嗽、胸痛、心悸、认知障碍、肌肉疼痛以及嗅觉、味觉丧失等[4]。

据估算,全球至少已有6500万人出现了长新冠的症状,且这个数字每天都在持续增加中[5]。

总之,长新冠是一种不良的健康状态,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、家庭和谐和社会活动都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。

长期笼罩在长新冠的阴影下,很多患者不仅要忍受生理方面的折磨,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,有部分患者甚至还面临着家庭关系破裂、工作能力下降等困境,生活质量大不如前。

虽然目前新冠疫情处于低水平流行阶段,但随着奥密克戎等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毒株的流行,大众再次感染的窗口期可能会缩短。

而既往的多项研究均表明:有相当高比例的新冠肺炎患者在治愈后面临持续症状,且患者症状相似[6-8]。

因此,如何积极应对长新冠带来的挑战,尽量降低长新冠带来的负面影响,已引起全球医学界、科研界的广泛关注。

值得欣喜的是,近日,在柳叶刀预印本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为我们带来了希望。

柳叶刀预印本:二甲双胍或可将长新冠风险降低42%

2023年3月6日,美国明尼苏达大学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16个医疗机构在《柳叶刀》预印本Preprints with The Lancet上联合发表了一项题为“Outpatient Treatment of COVID-19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ng COVID Over 10 Months: A Multi-Center, Quadruple-Blind, Parallel Group Randomized Phase 3 Trial”的研究论文[9],并迅速引发业界关注。

研究结果显示,经典降糖药二甲双胍可使新冠长期后遗症的发生风险降低42%,如果在出现症状4天内服用二甲双胍,新冠后遗症的发生风险可降低高达63%[9]。

不过,目前此项研究仍在同行评议中,尚未正式发表。如果二甲双胍在长新冠中的预防作用进一步被证实,或将成为首个预防新冠后遗症的药物。

其实,二甲双胍在新冠治疗方面的贡献不止于此。

早在2022年8月18日,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在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(NEJM)上发表了一篇题为“Randomized Trial of Metformin,Ivermectin,and Fluvoxamine for Covid-19”的研究论文[10]。

研究显示,服用二甲双胍,可将与新冠相关的住院、急诊就诊和死亡率降低40%,若是在感染早期服用,风险可降低高达50%[10]。

事实上,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首选药物,二甲双胍首次成功合成已有百年历史。而且,自二甲双胍原研药上市以来,已经在全球积累了长达60多年的临床经验,其疗效和安全性都称得上是久经考验。

如今,从降低新冠早期重症发生率到减少新冠长期后遗症,二甲双胍在老药新用、续写传奇的路上又进了一步。

期待在不远的将来,二甲双胍能在为患者的血糖保驾护航的同时,继续被挖掘出更多的额外获益,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!

参考文献

[1]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. 世卫组织总干事2023年3月17日在COVID-19疫情媒体通报会上的讲话 [EB/OL].

https://www.who.int/zh/emergencies/diseases/novel-coronavirus-2019

[2]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. 钟南山院士2023年3月31日在单药3CL靶向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来瑞特韦片研发研讨会上的讲话 [EB/OL].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F1xLyMnCbRnKkiZI_qiLFg

[3]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. 世卫组织总干事2021年10月7日在COVID-19疫情媒体通报会上的讲话 [EB/OL].

https://www.who.int/zh/director-general/speeches/detail/who-director-general-s-opening-remarks-at-the-media-briefing-on-covid-19---7-october-2021.

[4] Hannah E. Davis, Gina S. Assaf, Lisa McCorkell, Hannah Wei, Ryan J. Low, Yochai Re'em, Signe Redfield, Jared P. Austin, Athena Akrami. Characterizing long COVID in an international cohort:7 months of symptoms and their impact[J/OL]. EClinicalMedicine. 2021;38:101019. DOI:10.1016/j.eclinm.2021.101019.

[5] Davis, H.E., McCorkell, L., Vogel, J.M. et al. Long COVID: major findings, mechanisms and recommendations.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21, 2023, 133-146.

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579-022-00846-2

[6] Das-Munsh J, Chang CK, Bakolis I, et al. All-cause and cause-specific mortality in people with mental disorders and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, before and during the COVID-19 pandemic: cohort study[J].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-Europe, 2021, 11: 100228.

[7] Zhou FY, Tao MH, Shang LR, et al. Assessment of sequelae of COVID-19 nearly 1 year after diagnosis[J]. Frontiers in Medicine,2021, 8: 717194.

[8] Lopez-Leon S, Wegman-Ostrosky T, Perelman C, et al. More than 50 long-term effects of COVID-19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[J]. Scientific Reports, 2021, 11(1): 16144.

[9] https://papers.ssrn.com/sol3/papers.cfm?abstract_id=4375620

[10] https://www.nejm.org/doi/10.1056/NEJMoa2201662
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

上一篇:全球医院建设行业风向标盛会CHCC2023即将开幕,五大亮点不容错过! 最后一页下一篇: